返回
大将风范—德国 盘王 JR Transrotor ZET 3黑胶唱盘
2018/1/11 15:36:06

20多年前自从CD面世以来,音响可说是一下子从模拟时代转变到数码时代,CD取代了LP成为音乐软件市场的主角。其实内里的原因众多,其中主因之一是在那个中国音响市场刚刚起步的年代,其实很多人根本从来没有机会通过高素质的黑胶系统领略LP的真正魅力,更谈不上唱片的收藏,因此在市场潮流面前,很多人选择了携带、保养、使用都更方便的CD。如果从唱片的功能性来看,CD或者LP都是记录音乐的载体,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更新换代这么简单吗?那倒未必。

大家都明白音响存在与发展的本质就是为了尽量忠实地还原录音的面貌,从而更方便地领略音乐的魅力,这也是音响能够成为一种文化,能和艺术沾上边的原因之一。然而上面所说CD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音响的本质性,反而是标准的制定、制作的过程所使用的压缩方式在有意无意之间约束着音响性能的发挥。而反观LP,其没有压缩的载体性能,如果能够以高素质的唱盘系统还原的话,声音的真实性理所当然比CD更胜一筹。因此,当人们在音响音乐里所追求的层次日益提高时,这一本源性的反差渐渐被更多地认识。这或许就能解释近年LP热潮回归现象的真正原因。过程所使用的压缩方式在有意无意之间约束着音响性能的发挥。而反观LP,其没有压缩的载体性能,如果能够以高素质的唱盘系统还原的话,声音的真实性理所当然比CD更胜一筹。因此,当人们在音响、音乐里所追求的层次日益提高时,这一本源性的反差渐渐被更多地认识。这或许就能解释近年LP热潮回归现象的真正原因。

黑胶情怀

不要一提到黑胶,就以为是爷爷爸爸辈的古老玩意,其实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对黑胶唱片“感冒”了,如果一不留神你在祖辈的床底下找到尘封已久早被遗忘的黑胶唱片,那么我要恭喜你了,这里面或许就是一笔不少的财富啊,至少它们身上都带着很多难忘的故事。回顾黑胶唱片的历史,它的兴盛在半个世纪前。在那个艺术大师辈出的年代,许多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的不朽音乐艺术,被永久铭刻在黑色的密纹唱片上。可以说黑胶唱片几乎占据了整个20世纪。当唱针回归唱片上的密纹时,随着温润、甜美的声音悠悠从喇叭传来,虽然中间偶然夹杂“哔卟”的炒豆声,但就在如此情调之下,也许你会以为回到了那个花样年华的年代,可这却是在21世纪听到的声音。在国内很多地方,无论怀旧也好,音响发烧也好,收藏黑胶唱片已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活动。

外形稳重霸气

即使你从未玩过黑胶,或者还是音响门外汉,但我相信每位第一次见到JR Transrotor ZET3黑胶唱盘的人,也会对这款ZET3的“靓仔”外形赞许有加。在名戈视听俱乐部的活动结束后,就有不少人问我这款这么“有型”的JR Transrotor ZET3是不是很贵啊?笔者当然会答:按照这种制造水平加上JR Transrotor的名气,连盘带臂的ZET3实售也只是三万多,实在是厂方卖大包之作了。

的确,ZET3的厚重外形非常之讨好,三文治结构的底座使用了上下两块黑色厚身亚克力中间夹铝合金板的做法,而且采用了4角外伸,附设前二后一三点式可调机脚的设计,令整个厚ffice:smarttags" />45mm的底座有着稳如泰山的感觉。机脚是3块带定位孔的铝金属制品,底部镶嵌了一圈防滑兼避振用的橡胶圈。而底座上部正中自然就是转盘了。和前两个月测试的JR Transrotor Leonardo 25/60 LP唱盘所用的透明亚克力完全不一样,这个ZET3的转盘采用全金属材料生产,厚达50mm的转盘非常之重,表面以高反光的电镀抛光处理,观感非常高档。转盘的底部全被加工为一圈圈的涟漪状,目的是打乱唱头针尖压力在转盘内的反射方向,使之不会产生内部的重叠振动干扰。而转盘的上面,则附设了一块石墨制造厚5mm的唱片垫,以调和转盘单一材料的振动特性。当然,厚重的外形并不是为了好看而已,最终还是为了避免外套震动影响针尖的拾讯,以获得宁静的音场背景和纯正的凌晨效。ZET3转盘采用常见的皮带驱动,独立的驱动马达和其它JR的兄弟一样安装在电镀处理的重型金属机座里,安装的时候只需将电机放置在唱盘底座的左后角上即可。细心体贴的JR在唱盘的包装中附送了3条橡胶皮带,在使用时只需取出其中一条,套在驱动马达的主轴主动轮上,其余两条敬请用家在密封、避光、防潮的环境下收藏好,以备皮带老化更换之需。ZET3的唱臂座安装在底座的右后角,为可换臂板式设计,这点可比Leonardo 25/60更高档。ZET3所配的唱臂是JR型号为Transrotor Tonarm2.6的产品,熟悉LP的人一眼就能看其此为英国非常著名的某R牌的产品,事实上是JR在该厂订购唱臂的半成品后,通过更换更精密的平衡锤和改良支轴等做法升级的版本。该臂的调校非常简单,除了VTA、针压重、抗滑之外,其它项目都已设定好了,用家使用时可省心不少。

精密的转轴系统

一款好的唱盘最主要的设计重点在哪里?JR的答案非常明确,就是转盘的转轴系统。转盘的最大任务是提供平稳无任何阻滞的转动,因此转轴系统的结构和精密至关重要,而且往往也是一个唱盘品牌的技术精髓所在。ZET3的转轴系统设计和Leonardo 25/60的设计完全不一样,其润滑设计没有采有油槽供油的方式,而是改以内设单点高硬度陶瓷滚珠,提高转轴及轴套加工精度,甚至形成气密状态的方式工作。因此当你装好转轴后,再想把它拔出来的话,你会感到转轴内有一股强大的吸力扯着转轴,不多花点力是难以拔出的。这是由于转轴和轴套的加工工差非常精密,安装后内部已形成了真空的状态所至,因此可以证明ZET3的转轴系统设计确实非常精密,在同级产品中也是难得一见。

背景宁静

用LP听音乐,最烦人的自然是唱盘/臂/头的调校和唱片的保养问题,稍有点不到位的话,声音失真或者灰尘引起的“炒豆”声就会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而且音乐的背景也会变得嘈吵。然而在合理到位的调校和播放干净的唱片时,ZET3所表现的音场背景宁静度之高非常惊人,甚至还有人误以为正在播放的是CD。这可要归功于JR深厚的产品研发功力,使ZET3能提供极低谐振的工作平台,使之相比一般的产品拥有更佳的宁静度表现。在此基础上,唱针在唱片中刮出来的信息量徒然丰富,音乐所呈现的细节和感情自然就更为理想了。平衡感令人愉悦

听一张钢琴独奏录音,我感到JR Transrotor ZET3的频响非常均衡,中频与低频的衔接及超低频向下延伸的感觉饱满而强烈,使得钢琴的音粒丰满不单薄,而且泛音丰富有吸引人的木头味。再听Top Music出版的《伦敦弦乐之声》,各种弦乐的表现都非常精彩,ZET3播出的小提琴不会太亮,而是清楚而带一点点暗的味道,加上琴音的泛音很好,擦弦质感又清楚,造就了耐听、有丰富感情色彩,而且令人喜爱的小提琴声。而大提琴的醇厚和倍大提琴的宽厚同样带着强烈的质感和不俗的清晰度。用ZET3欣赏小编制的重奏式作品,它所表现出来的弦乐合奏音色不仅正确,而且琴之间的泛音融合非常和谐,令人听了浑身舒畅。这说明如果器材单薄没有足够的低音支撑,或者高音粗砺缺少光泽,都会抹煞音乐的愉悦感,缺少让人持续听下去的欲望,其实这就是对器材表现的层次高低最明显的分水岭。

结实而有美感的人声

在聆听人声录音的时候,或许每个人都会要求音响器材能够发出饱满而有喉声的声音,因为这样声音才有人情味,才显得真实感人,ZET3能够充分满足这种要求。无论是卡拉丝或黄红英,那种声带振动的真实感以及丰润的共鸣都清楚地呈现出来。因此这种声音很有美感,感情细节表现丰富却丝毫不会有齿唇音干扰的情况。

表现全面

再听几张JAZZ及管弦乐的唱片录音后,我更深刻感受到ZET3的声音细节实在相当多,即使在较小的音量下欣赏,空间感、空间里的堂音、各种层次定位感等依然清楚展现。此外,它并不因为音量小而模糊了该有的乐器质感和音场的清晰度,音场保持宽广,没有因为音量小而有所收缩。ZET3其实动静皆宜,由于ZET3的细节并非靠夸张高频得来,而是平均分散在全频声音之中,因此声音富有和谐美感,聆听中经常会不自觉地将音量越开越大,而此时也不会出现咄咄逼人的情景,声音的质感也不会因此而变得粗糙生硬,低频弹性与能量兼具、声音美感依然。

整体听来,ZET3的声音密度相当好,重量感与冲击性也够扎实,无论听哪种音乐,都可以感受到它如金字塔般的稳固感。以声论价,JR Transrotor ZET3实在超值得令人赞叹。

器材规格

新开发的 12kg 70mm 铝制作转盘

盘王特色高级亚克力底座

原厂 TR 800-S 黑色唱臂

实心铝制底座,抗谐振

另有尊贵大气的专用底座可供选购

尺寸(约):   45厘米40厘米23厘米 (宽 深 高)

重量:   34公斤